還在死磕內容SEO?這些悶聲發財的賽道,藏著百度、必應最后的紅利!

SEO這行,有人唱衰有人熬禿頭。
但你真覺得搜索引擎沒搞頭了?
別急,我聊點不一樣的。
十幾年摸爬滾打,我見過太多人扎堆“內容創業”,卻忽略了一些真正能打的賽道——它們不依賴天天追熱點、不卷長圖文,甚至不需要一支內容團隊。
一、法律咨詢:關鍵詞背后是“救命需求”
離婚糾紛、工傷賠償、刑事辯護…這些詞背后是用戶真金白銀的迫切需求。
百度、必應上,這類關鍵詞點擊成本高,但轉化率更高。
為什么?用戶搜索時往往已是決策期,只要你的頁面展現專業、有案例、有信任背書,成交就是水到渠成。
有人靠地域詞+行業詞組合(比如“上海離婚律師”“深圳勞動爭議律師”)做到精準獲客,單條咨詢成本壓到同行一半以下。
他們不追求百萬流量,但要的就是“精準”——一個客戶吃半年,不是玩笑。
二、本地服務:藏在“附近搜索”里的金礦
裝修、保潔、管道疏通、家電維修…這些詞太“土”?但用戶要的是即時解決方案。
百度的本地商渠、必應的本地聚合,仍是中小商戶的流量洼地。
舉個例子:某二線城市家電維修團隊,只做“冰箱維修+城區名”這類長尾詞,優化官網屬地標簽,再掛上400電話和實時聊天窗口。
一個月穩定獲客幾十單,毛利高達60%。
他們甚至沒做過短視頻,就吃透了搜索引擎的本地流量。
三、B2B機械與工業品:冷門但暴利
破碎機、注塑機、特種鋼材…這些詞搜索量低,但背后是企業采購決策。
必應國際站、百度愛采購,甚至是360搜索,都是這類需求的聚集地。
我曾接觸一個浙江的機械廠老板,只做“小型顆粒機”這個細分詞,年營收千萬級。
他的打法極簡:產品頁結構化描述(參數、案例、視頻)、企業資質高頻露出、持續更新采購資訊。
不需要花哨內容,只要讓采購方覺得“專業、靠譜”,訂單就來了。
為什么這些賽道還能打?
-
需求剛性:用戶搜索意圖明確,轉化路徑短;
-
競爭洼地:大眾目光聚焦短視頻,反而讓搜索生態留下空隙;
-
信任溢價:行業越傳統,搜索引擎的信任背書越強。
最后說兩句
SEO從來不是“發文章-等流量”的流水線。
它的本質是理解用戶動機,然后卡住稀缺位置。
如果你覺得SEO卷不動了,或許該問問:
是不是自己一直在紅海里擠,卻忘了還有藍海藏在“無聊”的行業里?
悶聲發財的人,從來不會到處喊“我在做SEO”。
他們只是默默占住了關鍵詞,然后等著需求找上門。
本文純屬行業觀察,無項目推薦。
賽道有風險,入局需謹慎。
但認知差,永遠是賺錢的第一道檻。